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望着病床上呼吸顺畅,沉沉睡去的患者,疲惫到极点的解立新揉了揉血红的眼睛,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昨晚,这名呼吸衰竭,生命奄奄一息的患者被送来后,解立新和他的同事们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一夜的苦战后,死神终于却步。
解立新,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年仅45岁的他已是国内呼吸科领域享有盛名的权威专家。
谦和,低调,诚恳,是解立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巧缘学医
受同桌影响踏上从医之路
“忙”是解立新一贯的工作状态,日前,记者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见到解立新时,他刚查完病房,为即将召开的学术会议准备讲稿。个子中等,身材魁梧,一身军装的映衬下,显得英武干练。诚恳的目光,和蔼的面庞,谦逊的话语,医者风范彰显无遗。
“我从医完全是一场巧合。”解立新笑着说,高中毕业时,受同桌好友的影响,在众多高校志愿中选择了军医大学。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学医那么苦。海量的医学知识,严格的临床实践,挑战耐心、恒心的底线,这些反而激起他的斗志:一定要学好!同时,博大精深的医学让解立新深深着迷,孜孜不倦。
毕业后,解立新进入位于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师从国内呼吸领域大师级人物刘又宁教授。“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那时几乎每天都是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宿舍。” 现在回想起来,解立新感到自己很幸运。严师出高徒,恩师的严要求,为他日后的从医之路打下坚实基础。解立新在呼吸科领域里开始展翅翱翔,不断攀升。
生命至上
医生最大快乐是救活每一条鲜活生命
“如果抢救不及时,短短几分钟患者就可能死亡。”至今,解立新还记得当医生第二天遇到的一件事。
当天一名支气管扩张病患因肺部大咯血不止,“所有抢救方法都用上了,可最终还是没能救过来。”眼睁睁看着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这对解立新的触动极大,生命就在医者的眼皮底下逝去,那种无奈的感觉痛彻心扉。入行多年后,解立新开始真正体会到,医生最大的收获和快乐是救活生命。
一名新疆飞行机械师患肺部疾病,反复咯血、高热,辗转到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救治。在当时的医学水平下,许多医生不敢接手这样的疑难症病患,但解立新主动将患者接到病房。此时,病人病情已开始恶化,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患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解立新守在医院片刻不离,病房护士长满是心疼,悄悄为解立新送来一杯热牛奶,一些不知情的人甚至以为解立新和这名患者是亲戚。经过精心治疗,病人终于从昏迷中苏醒,看到的第一个人是解立新,听到的第一句话是“你没事了”,而解立新因为熬夜眼睛布满血丝。
“一个人得重病,整个家庭往往都会垮掉, 医生必须全力以赴,倾其所有去救治每一个患者。”对这点解立新感触很深。
对于解立新来说,每挽救一名患者所带来的满足感都溢于言表。
无论是2003年非典,还是2008年汶川地震,解立新都主动请缨并战斗在一线,切身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我们在一所被地震摧毁的小学里看到,有的孩子就差一步便能逃出来,但却被石块压住罹难。”解立新说,在灾难面前,生与死人们往往难以左右,但对生的渴望却时刻提醒着自己坚守生命至上的信念。
在解立新接收的病人中,一名河北籍女患者的经历让他读懂了生命的坚强。“病人入院时双肺已经衰竭,低氧血症非常难以纠正,当时我都差点要放弃了。” 令解立新没想到的是,这名患者在短暂清醒时刻在写字板上歪歪扭扭写下“我要活”。随后的治疗中,解立新不断鼓励这名患者,最终患者重获新生。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对于医生来说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设法为患者带去希望。” 解立新说,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全家人信心。
随着行医岁月的积累,解立新逐渐明白了祖先所说的“殊途同归、百脉相通”的含义。解立新说,尽管人们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面对“人”这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工作中对“生命”的敬重应该成为永恒的话题。
大医精诚
开创海南分院多项第一 在琼挽救40多条生命
2011年12月,解立新奉命踏上南下的列车来到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担任呼吸科主任。建院之初,解立新和他的团队面临人员设备不齐等重重困难。然而,解立新用精湛的医术和以诚待人的作风,成功救治了海南分院第一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获得了海南分院第一面锦旗;收治了海南分院第一名合并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军职干部康复出院……开创301海南分院多项第一。
在解立新和他团队带领下,海南分院呼吸科,每天都在上演生的奇迹。
一名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性患者,入院时患有急性肝损害、免疫抑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等病症,情况十分危急。解立新接手后,在短短的1周内,患者连续闯过感染关、多脏器功能不全关,患者病情逐渐好转,3周后康复出院,解立新又一次发自内心地笑了。
今年74岁的勾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活过来。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她5月14日转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呼吸科时生命垂危,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症状。呼吸机、心电监护设备显示病人的生命指标迅速恶化,立即建立新的大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脏器保护等治疗,准确查找病因,解立新和同事守在病房内彻夜未眠。奇迹出现在病人入院后的第二天,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勾女士的老伴难抑心中感动,赋诗道:“扁鹊华佗无心寻,西医传神解立新;起死回生说挽救,争夺命亡膏肓人;技为一等显奇彩,肺腑铭刻独怜贫;赤胆热心够劳苦,虔诚鼎立扭乾坤!”
面对记者采访,解立新谦逊地说,成为一名有很好临床水平的医生通过努力可达到,但是想成为一名“医者”往往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平静于心,执着以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自己的追求。据不完全统计,解立新在琼挽救40多条生命,救治过的病人,很多与他成了患难之交。
造福海南
全力打造海南地区呼吸疾病诊疗中心
经过研究,解立新发现,海南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当地居民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和重症肺炎发病率高等特点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北方地区不少重症呼吸病患者来到三亚后,病情会出现明显好转。解立新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并结合海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优势就呼吸病发病及康复机制进行探究。
医学科研是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强项,作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危重症学组副组长,解立新责无旁贷。 在解立新的带领下,一支中青年呼吸科诊疗团队开始组建,他根据科室医务人员的特长,并结合海南地区过敏性疾病、结核、肺癌等疾病特点,针对海南分院冬季保健等因素,突出呼吸危重症、肺癌个体化诊治、睡眠呼吸疾病和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治为发展重点。
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解立新督促科室人员结合海南地区疾病特点申报科研课题,并亲自进行指导、修改,截至今年9月份,呼吸科初审通过各项科研课题4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目前,结合海南当地疾病特点的科研工作已经逐步展开,为海南人民、北方候鸟人群和保健对象服务。
此外,解立新还重视与海南当地医院合作。今年5月在海南分院召开全省呼吸科与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学术研讨会,在此基础上承办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危重症学组工作会议和全国呼吸道感染协作专业委员会会议,为扩大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影响和打造海南省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奠定基础。
解立新和他的团队吸引着海南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到海南分院就诊。解立新把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当作对自己的挑战。扎根海南,解立新用一个医者的全部,诠释着守护生命高地的无限忠诚……
名医简介
解立新,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学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中青年委员、危重病症学组副组长,中国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海南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呼吸医师学会海南省分会副会长,全军传染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呼吸危重症疾病、脓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与呼吸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机械通气、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价的生物标记物等方面进行了部分创新性研究。